通勝擇日

發布者 張芯熏師傅 02/09/2020 0 評論

「師父,我奇門沒學好,風水不辨南北,手面相不會觀言察色,紫微八字未窺門徑…不如我專攻擇日學,好嗎?」不學無術的徒弟,以為擇日很容易吧。

「是不是覺得擇日很容易?」我問。

「我看師父你翻一翻萬年曆,再看一看通勝,然後就能定出吉期,好像很容易似的。」徒弟弱弱地說。

「要擇得佳期,必須要懂得八字奇門風水等術數,你還未學好這幾門學問,所以我也暫時不教擇日的方法。」我頓一頓再說:「你真的別以為擇日很容易,古代這是天文官的職責,到了宋、元之際,官方天文機構甚至出現了專門負責此類工作的部門,名為『三式科』,清代稱為『漏刻科』。」

「那麼古代擇日也是用萬年曆和通勝嗎?」

「早在戰國時代至秦漢時期,以占算時日吉凶為業的人稱為『日者』,他們用的參考工具書叫『日書』,『日書』記載占候時日宜忌,涉及嫁娶、出行、出兵、攻伐等內容,可說是曆書的前身。」

「師父,那麼什麼時候出現通勝的?」

「到了唐代,由於雕板印刷技術成熟,政府開始印製曆書,曆書即記載歲時、節氣的書。在曆書之上,又加入了有關行事宜忌的內容,這種曆書又名為『具注曆』。至於通勝,其實是叫通書,由於廣東人追求好意頭,因此叫通書為通勝。最早以通書為名的擇吉書見於元代,當時的術士定義通書為『定吉凶、明趨避』的書,之後更宣稱其目的為『發明黃曆之隱微』,『皇曆,經也;通書,傳也。傳以疏經。』」通書的發展當然不會停步於元朝:「明初時,各家擇吉的方法不一,明太祖於是下令欽天監編制《選擇曆書》,以圖令官民共同遵守,以減少紛爭,但似乎並不可行。在清代順治期間,甚至有因為擇日而引起的『曆獄』。到了乾隆時,他招集了大學士和欽天監,把舊有通書中前後矛盾的部份修改,無根據的擇日方法刪去,使整個理論系統更為完善,並頒行了擇日通書《欽定協紀辨方書》。」

「師父,我是否讀懂《協紀辨方書》就會懂得擇日呢?」

「你以為一本通書可以睇到老?《協紀辦方書》是官方修訂的,還有民間修訂的如《鰲頭通書》、《吉象通書》等也是要看的。」

每門術數都博大精深,但必須要有毅力和恆心,亦只要有毅力和恆心,就能學有所成。

 

標簽: 通勝擇日

發表評論